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高达38%的额外临时关税,以保护欧盟的汽车工业。欧盟委员会去年启动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获得的国家补贴不公平地削弱了欧洲竞争对手。此次关税提升的目的是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从内燃机向电动汽车转型时保护他们。

关税细节与受影响企业
新关税对个别制造商的征税范围从17.4%到37.6%,这是在此前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关税的基础上增加的。具体而言,主要的中国制造商中,比亚迪被征收17.4%的关税,吉利19.9%,上汽则被征收最高的37.6%。其他在调查中合作的中国生产商将面临20.8%的关税,而那些未合作的公司将面临最高37.6%的关税。
美国科技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在中国生产——是唯一一家要求布鲁塞尔为其计算单独关税率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该关税率将基于其提交的证据计算。
各方反应与潜在影响
中国驻欧盟商会抨击这些关税,认为这是“政治动机”和“保护主义”,并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德国及其本土汽车巨头担心,此举如果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采取报复措施,将弊大于利。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上个月访问北京,试图在最后一刻避免破坏性的贸易战。
德国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宝马,对这一决定表示不满。大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关税普遍不适合长期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我们反对它们。”宝马的负责人则表示,关税之战“走入了死胡同”。
法国和意大利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而瑞典和德国一样表示保留意见,匈牙利则明确反对。临时关税将从周五开始生效,最终关税将在11月生效,为期五年,等待欧盟27个成员国的投票。
中欧谈判与未来展望
尽管中欧贸易官员展开了谈判,但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布鲁塞尔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密切接触,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表示,仍希望能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而小鹏则表示,将“找到办法将对消费者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不改变其国际战略。
欧盟官员表示,如果达成谈判解决方案,他们最终可能不需要征收关税。但东布罗夫斯基斯警告称,“任何谈判结果都必须明确和完全解决欧盟的关切,并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长期影响与市场反应
根据布鲁塞尔的绿色组织交通与环境(T&E)的数据,过去三年里,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大约3%攀升至超过20%。其中中国品牌占大约8%的市场份额。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奥地利研究所预测,临时更高的关税将使中国的车辆进口减少42%,并补充说,电动汽车的价格在欧盟可能平均上涨0.3%到0.9%。
欧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减少进入该地区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数量,减轻本地制造商的压力。然而,北京已表示准备通过上月启动对猪肉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进行报复,这威胁到西班牙的出口,中国媒体暗示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调查。中国官员还对欧盟针对绿色技术行业(包括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国家补贴调查进行了抨击。
总之,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额关税反映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中欧贸易关系的复杂性。未来的谈判和政策调整将决定这一贸易争端的最终走向及其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影响。
版权提示: 本文来自智上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文章在(brand.seergrow.com)的完整链接,谢谢!https://brand.seergrow.com/overseasmarket/europe-market/4906/eu-increases-tariffs-on-chinese-evs/